发布时间:2020-10-31 15:19:03 浏览次数:260
刚刚过去的2017年,据有关数据统计,有1400万中国人通过医美变美。这个数字较2016年同比增长42%,远高于7%的全球增速。有报告预测,2018年中国的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
虽然这一串串数据看上去很美,然而不少医美企业的老总最近都跟我感叹:2017过得不太容易!
除了同业竞争不断加剧,如何拓展获客来源成为摆在每一家医美企业面前的首要难题。
十多年前,只需把成本花在电视、报纸、户外、电梯等做做软硬广就能轻松获得大批优质客户资源。
六七年前,纸媒萎缩,PC互联网兴起,百度搜索以其一家独大的优势,牢牢捏住了国内医美企业的命脉,在吃掉了大笔竞价推广费的同时,也投桃报李,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之后几年,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及移动上网费的大幅下调,各类手机APP不断上线,医美获客途径开始变得多样化:明星代言、网红引流、直播平台引流、通过O2O社区获客、名医引流、百度大数据......整个行业都在挖空心思寻找更新更好的推广渠道,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杀鸡取卵式的邪门歪道。
然而,有一点无可否认,那就因为投放不精准,转化率低,相比前几年,医美的获客成本已经变得越来越高昂。比如,一个顾客花5万块钱做整形手术,医美诊所的收入只占四分之一,做手术的医生最多分得5000块,大部分成本被渠道吞掉了。至于一些宣称获客成本低的渠道,只不过是前期为了抢夺市场,挤压对手,互相比拼资本烧钱的速度,当未来面临利润压力时,真实成本才会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快餐化,读者也变得越来越缺乏耐心,“太长不看!“,很多人甚至没有耐心去阅读一篇超过3000字的文章。
各种小视频、直播平台的火爆以及各知名公众号纷纷推出语音版,说明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已经从传统文字转为视听,因为声音和单画面往往比文字更碎片化,也更容易被大脑所接受,声音和画面可以被动接受,而文字必须是主动接受。
2018年的医美企业,将迫切需要更广泛更新鲜的推广获客渠道,事实上,除了大家跟风而上的这些已知渠道外,还有一些门槛略高,但形式新颖,前景无限的渠道,比如流行音乐植入,比如影视剧植入.......。
流行音乐和影视剧本身拥有数以亿计的巨量客户基量,而且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非其它渠道能匹及,然而至今为止能涉足其中的医美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最典型的比如影视剧中的广告植入如今五花八门,连避孕套品牌都有了(比如《港囧》),却鲜有医美品牌。
我想,这并非因为医美企业不想拓展自己的推广途径,也不是因为医美企业推广预算有限,而是因为医美企业普遍的思维局限性。
简单地说,大家都在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人是有一种惯性思维的,但凡有人做过的事,尤其是有人做成功的事,后面的人想也不想就会跟风而上,他们眼中看到的都是成功者,自动忽略了那些失败者。
而那些还没人尝试过的事,大家第一反应是:看看再说,等别人先做过再说。
殊不知,第一个做吐槽小视频的那才是papi酱,papi酱只有一个,第二个跟风的就不是了;第一个写咪蒙体的那才是咪蒙,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第二个暴红的咪蒙。
几年前,我也曾经尝试做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找人创作了歌曲,并把医美品牌植入了歌曲中,当然,那只是个很小的尝试,没有做任何营销推广,只是在圈子的小范围内传播了一下,反馈效果是大家觉得挺有意思的。
后来我又找到一批玩票的志愿者,尝试着拍过一些微型短剧。
冒着被毒风险几次吃第一口螃蟹的我,虽然没有完全地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一直在不断地尝试着,试图探索一些医美未来推广的新途径、新套路。
最近我又在思考,一部电影可以捧红一群演员,又何尝不能捧红一个企业呢?
也许有人会说,制做流行音乐,拍摄影视剧,那都得找一堆专业人士来做,太难了,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他们跨界门槛较高,使得有实力的中大型医美企业可以以此直接过滤掉一些中小同业竞争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是一件好事。而且,越有难度的事,越能体现出水平的差异性。你可以模仿我做一块广告牌,但要模仿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拍摄却不是那么简单能做到的。
医美是一个前景无限的行业,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不光在技术上,也包括在推广上,没有一个套路能管用一辈子,就算目前管用,很难说明天还管不管用。
所以,企业的经营者,要随时保持危机感,眼光要看得更长远些,想人所不能想,及人所不能及,永远先人一步,这才是一家保持长盛不衰企业或者后来居上者应有的姿态。
(黄石头.2018年1月8日)